大马中文报就几家,可供素人作者耕耘的文艺园地本来就少,今年起,一家妮曾频密投稿的中文报关闭了读者来稿的专栏,而另一家中文报也不再接受读者投稿。版面缩减,文艺版的式微让人扼腕叹息。平日爱写的散文/小品文/杂文,见报的机会又少了。
现在不是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文章吗?现在看网页的人不是多过看报吗?是没错,但不同的……人人可以在脸书贴文,但不是人人写的文章可以见报啊!过得了编辑审稿那一关,再经过筛选淘汰,刊登在珍贵的版位,足见文章有一定的可取之处。见到自己的心血结晶上报,那份满足感和喜悦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体会。
“来稿收悉,惟不适用。”收到退稿函也不是稀奇的事,至少有回复,可以趁早另作处理。以往这家不用,转投另一家却获录用的事也常发生,倍感欣慰,稿还是有人要,证明写得还行啦!如今要转投哪里呢?似乎没有别家要收散文/小品文/杂文了也。默默把稿藏入电脑档案,再接再厉多投寄几篇。可是接二连三,被退稿退得快怀疑人生,不得不另辟出路。
把心一横,冲出本土,进军海外吧!姑且一试,却换来惊喜连连。在本土播下的种子,无缘在此处生长,漂洋过海,却在彼岸开出了花。6月开始投稿给台湾的报章杂志,至今有6篇散文获留用,5篇已刊出。其中有4篇就是本土开不出花才转投海外,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,当中的3篇可谓命运多舛,在海外又遭遇了一两轮退稿后,屡退屡投才找到落脚地。其中一版的编辑审稿神速,数天内即回复,甚至当天就有回音。杂志由于是月刊,审稿有时会耗时逾月。当然也有石沉大海的经验,心中有数,两三个月后(给足时间)就自行处理吧!虽然不能读到实体版面,幸好还有电子报可浏览。
![]() |
🔺热心的台湾杂志编辑不但捎来好消息, |
这算是今年的新体验,也由此领略到“惟不适用”未必代表文章写得不好,可能就是不适合那个版而已。就好比其实你很好,惟不适合我……反正,无需过度诠释,背后真正的原因,退稿的编辑也无义务告知。台湾各报章杂志的稿费不一,整体而言比大马稍高,但稿费并非最大考量。身为投稿者,用心写下的文章被拒于门外,不甘心也好,不放弃也好,若另觅得知音实属美事一桩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